為了避免人際摩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隱藏想法,或是包裝說詞,在這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每個人都難免會夸大一點,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講的話“不夠有趣”、“不夠分量”。也因此,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測出對方的“說話的可信度”有多高?
?
從一個人的「說話語言」,聽出多重心理線索
心理咨詢的過程,就是通過“語言”去建構(gòu)當(dāng)事人的主觀世界。常常一邊聆聽當(dāng)事人的故事,一邊厘清當(dāng)事人真正的困擾是什么,然后慢慢整理出當(dāng)事人的邏輯、想法、價值觀,再抽絲剝繭找出隱藏在背后的心理議題,接著摸索出療愈心靈的有效方法。
?
從一個人的“說話語言”,可以聽出許多心理線索,有助于走進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深度的溝通。
?
檢測法1——先把他話中所有的“形容詞”刪除,然后再把“事實”重新組合一遍
?
要一個人的可信度有多高?我的方法是,先把他話中所有的“形容詞”刪除,然后再把“事實”重新組合一遍。假如直覺告訴我:“哪有這么夸張的事情?”或是“這件事情的過程太不合邏輯了?!蔽揖蜁朕k法印證:對方說的話和事實有多大出入?是全部捏造?還是部分夸大?倘若發(fā)覺對方講話常常會“夸大其詞”,那就要對這個人說的話“打點折扣”,不要照單全收;尤其是跟工作有關(guān)的事情,更需要再三印證。
?
檢測法?2——從細節(jié)說明判斷出真相
?
我有一門課程是在教授企業(yè)的人資部門“如何判斷求職者的危險行為因子”,很多從事人資工作者都很苦惱,如何在面談的過程中正確判斷:求職者“所說的”跟未來工作時“所做的”是一樣的,而不會在面談時把自己說的很厲害,可是實際工作后卻發(fā)現(xiàn)是吹噓夸大,造成公司的損失。
?
有次看到特斯拉(Tesla)的創(chuàng)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分享他面試求職者的心得,對于怎么分辨對方是“吹噓”還是“事實”的技巧,非常值得參考。
?
馬斯克每次與求職者面談的時候,必定會問一題:“請告訴我:你遇過最棘手的問題,以及你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币驗轳R斯克發(fā)現(xiàn):“真正解決問題的人,講得出細節(jié),他們知道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什么。”另外他也清楚:“真正遇過棘手問題的人,絕不會忘記當(dāng)時痛苦的情況?!?/p>
?
從對方說明處理細節(jié)的過程,還可以適時提問,倘若對方的回答都是“很簡單”,或是“很快就排除困難”、“時間太趕才會無法完成”,就需要再印證一下。
舉個例子來說,曾經(jīng)有科技業(yè)的人資面試寫程序的工程師,其中一個求職者做到一半后表示“由于時間不夠充?!保詻]有全部完成,當(dāng)時人資部門跟單位主管都認為,這個求職者的專業(yè)程度還算足夠,也很認真完成一半,便邀請他進公司,但之后這個員工的工作卻始終都無法完成,總是做到一半,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找到真正原因,事實是他只會寫前半段程序而不會寫后半段的程序,如果他坦承自己的困境,公司其實可以協(xié)助他解決困難,但他卻總是把問題推給“時間太趕,才會做不出來”,而且會把做不出來的責(zé)任推給催促他的人身上。
?
檢測法?3——注意說話的人會不會受聽眾反應(yīng)所左右
?
另一個測量方法是,我會注意說話的人會不會受聽眾反應(yīng)所左右?通常一個喜歡吹噓夸大的人,都非常在乎聽眾的反應(yīng),當(dāng)聽眾的反應(yīng)越熱烈,他們就講得越起勁。
?
講話有時候就像寫作文,寫記敘文的時候,自然要夸張一點,多用一點形容詞,要不然,就像在記流水帳,完全吸引不了別人的注意力。不過,在寫論說文的時候,就不能太過吹噓,需要符合事實,才能避免讓別人覺得說話不夠真實,可信度很低,不利于信任感的建立。
?
?
換個說法:將“夸大的說法”換成“具體描述事實的語句”
?
?
發(fā)現(xiàn)自己講話有夸大的傾向時,試著刪除與主題無關(guān)的形容詞,學(xué)習(xí)具體描述客觀事實。譬如,有人請你幫忙找工作,原本想說:“我認識一堆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幫你安排職位,只要打通電話,比叫外送還要快速簡單,等著聽我的好消息?!辈环翐Q成具體描述事實的語句:“我朋友的公司可能有一些工作機會,我先打聽看看,再給你消息?!?/p>
?
過度夸大自我實力,很容易提高別人的期待,屆時若做不到,就會給自己帶來壓力,長久下來,也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信賴感,反而失去渴望的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