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北京故宮博物院隆重展出《清明上河圖》原作,金秋十月的上海,震旦博物館館長張臨生,為不能親臨「石渠寶笈」現場觀畫的人們,帶來了一場《清明上河圖》品讀會。張館長結合自己對宋朝文化的悉心研究,將這幅傳世名畫的精妙細節(jié)娓娓道來,生動解讀了盛世圖景之下的民生百態(tài)。
十年因緣
張臨生館長是一位地道的「宋朝的粉絲」。她曾坦言自己想「穿越到宋朝」,因為「那是中國人剛剛開始研究古文物的時代,非常有趣」。她也曾出版過書籍《繁華之城:東京夢華錄》,將自己研磨的宋朝生活百態(tài)向大家娓娓道來。讀者們如若手持長卷,跟著館長走進了這座千年的繁華之城。
張館長與《清明上河圖》的首次邂逅,是在10年前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當時,有人拍下了她仔細端詳畫卷的側臉,這張照片成為了當天演講幻燈的首頁。10年后的今天,《清明上河圖》又一次在北京故宮展出,并且是全畫鋪開,所有細節(jié)悉數呈現在觀眾面前。張館長自覺與這幅傳世長卷之間有著奇妙的因緣
盛世微觀
講座開篇,張館長介紹了畫作的背景?!肚迕魃虾訄D》描繪的是北宋首都開封(又叫「東京」)的繁華場景,彼時的開封擁有居民和駐軍共計約17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畫的視覺中心是飛跨汴河兩岸的「虹橋」,由此延展開去,橋上橋下,岸上兩側,密密匝匝地布滿了各式人物和建筑,讓人得以一窺宋朝的市民生活百態(tài)。
張臨生館長作為博古通今的向導,從宮城大內開始,帶領現場觀眾于當年熱鬧的汴京城轉了一圈?;兆诨实墼c百姓在哪個建筑物內一同觀賞節(jié)目、哪里有腳店、哪里有酒樓、香藥店等等,張館長都作了趣味性的介紹,使觀眾感受到北宋汴京市井生活的真實面貌。張館長提到,她個人最喜歡香豐正店這一部分,畫面提供了很多可讀取的信息,比如在人物刻畫方面涵蓋男女老幼各色人等,有人送外食進來,有人入內消費,非常熱鬧。香豐正店的建筑也是當時酒肆的典型,彩樓歡門帶著S形的仙鶴裝飾。另外,張館長也從畫面細節(jié)中挖掘了歷史流轉的痕跡,如橋基處銜接磚塊的「蝴蝶扣」(又叫「銀錠扣」),代表了古代建筑工匠的高超智慧。同時期西方的威尼斯圣馬可教堂,以及后來梵底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在他們的建造工法中,都是用一條粗寬的像訂書針形狀的銅條,扣住相鄰的石塊,極為粗糙。相形之下,遜色多了。講解中,張館長不時引申畫中場景人物,穿插一些幽默的歷史故事,引來哄堂大笑。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結束,汴河兩岸高低起伏的喧囂和熱鬧猶在耳畔,聲聲不絕。大家意猶未盡,爭先在問答環(huán)節(jié)向館長提出有意思的問題,因為現場講座時間有限,館方還特地開辟線上提問,讓館長于線上為大家作答。
新時代的博物館
二十一世紀是圖像的時代,圖像文本處處可見。當人們獨自面對《清明上河圖》長卷時,即使傾時久久,卻難免收獲甚微。這說明,品圖觀展,需要有一定的文史素養(yǎng),需要有專家引導讀解,才能理解其中奧義。張館長的這一堂直觀生動的歷史課,讓大家得到前所未有的趣味與啟發(fā)。
震旦博物館一直致力于組織并開展豐富的專家講座,專題導覽,藝文教育活動,為大眾提供引領文化知識學習的平臺,希望大家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能夠靜心走進博物館,細品古今文化,積淀人文涵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