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料是珍貴的材質,在省工省料的原則下總是進行有計劃的使用,立體狀的器物用厚塊玉料制作,平面裝飾品則以片狀玉料雕琢。片狀玉料的形狀很多,器面大小各不相同,古代玉工除了按照玉片形狀選擇適合的題材之外,也會依據玉片而設計造型。這種依料施工法歷代皆有,其中以戰(zhàn)國龍形佩最顯著,因此本文選取長條形、長方形、方形、三角形及不規(guī)則形等五種玉片,說明龍形佩的設計方法。
一、長條玉料設計
長條玉料的形狀窄長,長度足以提供蛇身玉龍往前或往后的伸展空間,但是因為器面較窄的緣故,龍身無法作垂直方向的延伸,因此多呈波浪式的造型。
例如圖一為戰(zhàn)國時期的龍形佩,龍首位于右邊,鼻頭略長,嘴巴微張,短鬣后傾,呈斜角俯視之狀。龍身朝上拱起,產生圓緩的弧度之后,向左邊傾斜而下,尾巴往上彎卷,末端朝前作一勾轉,表面布滿浮雕谷紋。
從玉龍的橫向長度與縱向寬度來看,此器是用窄形的長條玉料制作的。玉工配合器面的長寬比例,取用斜對角的最長距離,將玉龍的首尾分別安排于右下角和左上角,并讓龍身在有限的器面上以和緩的弧度彎曲,構成俯首、拱身、卷尾的形式。
此種波浪式的龍形設計可以避免直條龍身的呆板,讓玉龍造型稍有變化。
二、長方形玉料設計
長方形玉料與前者一樣,具有足夠的長度供龍身前后伸展,但是它的器面比前者更寬,可以讓龍身作垂直方向的延伸,增加龍身的彎轉幅度。
例如圖二為戰(zhàn)國時期的龍形佩,龍首位于左邊,鼻頭微翹,朝上仰望,頭頂上的鬣毛自然飄垂;頸部低伏,身軀陡然往上拉抬,于鼻吻前面形成一個ㄇ字形的彎轉,尾巴分成二束,其中一束向上勾卷,與龍首左右呼應,另外一束往右橫放,與頭頂鬣毛構成平穩(wěn)的邊廓;ㄇ形身軀下方歧出一束關節(jié)毛,具有補白的作用。
從玉龍的輪廓來看,此器是用長方形玉料制作而成的,在足夠的縱向寬度支持下,龍首、龍尾及中段龍身皆作垂直方向的轉折,構W式的造型,為戰(zhàn)國時期龍形佩的基本款式。
三、方形玉料設計
方形玉料是指長度與寬度比例接近的玉料,此種玉料的縱向寬度較大,但是橫向長度相對較短,使龍形佩無法往龍首或龍尾的方向前后伸展。
例如圖三為戰(zhàn)國時期的龍形佩,此器以方形玉料制作,龍首位于左邊,鼻吻向上,頸部轉成U字形,身軀順著方形玉料的邊緣向右延伸,于右上角處往左下方彎轉,尾巴橫放于右下角。龍身周邊的玉料雕琢為頭頂鬣毛、身軀關節(jié)毛或足爪,緊密的肢體布局顯示玉工充分使用玉料的理念。
從料的角度來看,玉龍配合方形器面的特性,以四方邊角安排肢體部位與轉折點,利用鄰角和斜對角的距離拉長龍的身軀,雖然龍身轉折略為方硬,但是壓縮緊密的布局仿佛蓄積著龐大的能量,等待時機,彈躍而起。
四、三角形玉料設計
三角形玉料的特性是器面中間最寬,往邊角處越來越窄,用它來制作龍形佩的時候,布局與前三者不同。
例如圖四為戰(zhàn)國時期的龍形佩,龍首居于上方,鼻吻朝下作俯視狀,頸部微彎,身軀由上至下作豎向S形的彎轉,再從右至左作橫向S形的轉折,尾巴順勢朝右橫放,于右下角形成一個勾尾。
龍首上方可見鬣毛飄舉,尾巴前方歧出一束關節(jié)毛或足爪,它們與勾卷的龍尾連接成三角形的輪廓,從中可以看出玉工以上方尖角為基準安排龍首的位置,龍身順著逐漸增寬的器面上下左右彎轉,在有限的空間內盡量拉長龍身,產生修長而靈活的視覺效果。
五、不規(guī)則形玉料
不規(guī)則形玉料沒有特定的形狀,正好給予玉工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使戰(zhàn)國龍形佩產生更多的變化。例如圖五之戰(zhàn)國玉龍,左右兩側略為平行,中間收窄而空出三角狀的缺口,顯然原始的玉料形狀并不規(guī)整。玉工將大部分玉料制作為龍的形狀,龍首位于右端,翹鼻張口向后回轉,身軀以傾斜的角度往后蜿蜒,長長的尾巴倚著龍身反轉而上,與右端的龍首相互呼應。
龍身周邊歧出許多鬣毛和足爪,左下角的邊料透雕為鳳鳥,以俯首卷身的形態(tài)依附在龍身末端,在龍形佩的造型基礎上發(fā)展出依附同體的關系。
戰(zhàn)國龍形佩因為依料施工法而有百變造型,此一技法也可見于其他時代,讓各代玉器在相同的基本風格里展現不同的巧思與趣味。下期將以角度取象為題,介紹單一視點的造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