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皇帝勵精圖治,重視瓷器工藝,將彩瓷的發(fā)展推向巔峰,釉上五彩出現新的顏色,繪畫技法隨著皇帝的品味而改變,再加上外銷市場的影響,產生各種不同的風格。?
?
此件五彩盤為雍正時期的外銷瓷之一,造型呈敞口、寬平沿、淺腹、平底、圈足之狀,胎體細膩潔白,致密度高,表面釉層薄而溫潤,白中微泛淡青,是清代早期品質優(yōu)良的胎釉特徵。?全器采用胎體雕刻和釉上彩繪二種技法裝飾。陶工先在瓷盤坯體的側壁上,陰刻一叢叢的渦紋和弧線,罩上透明釉,高溫燒制,形成隱隱約約、猶如暗影般的簡易花草。?
?
接著用褐、紅、藍、綠、粉、金等各色顏料在已玻化的釉面上繪畫紋飾。盤口環(huán)繞一圈菱形格紋與花葉紋,內底處以花卉開光、團狀菊花及錦底格紋交織為圓形的圖框,圖框內部繪畫花鳥蜂蝶為主紋。??此類瓷盤大量銷往歐洲,是雍正時期的外銷品類之一,造型紋飾兼具中國傳統(tǒng)瓷藝與西方裝飾藝術的精華,呈現中西文化交流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