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時期沿襲了很多元代的瓷器品類,但在紋飾形狀與繪畫技法上加以變化,逐漸發(fā)展出自體性的風格,如本期所要賞析的釉里紅折枝菊花紋大盤即是典型的作品。
此件大盤的口沿向外翻折,器緣制作菱花狀的造型,腹部淺而圓闊,側壁配合口沿制成凹凸相間的花瓣狀,底下具有圈足。它的胎體白中帶灰,釉色乳濁微泛灰青,是洪武時期的胎釉特征;表面紋飾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繪畫,可能因為顏料配方與燒制技術不夠純熟之故,顏色偏黑,也是洪武時期的特色。
?
大盤內部順著器身的曲折變化繪畫三圈紋飾,折沿處環(huán)繞一圈海水波濤紋,略粗的中筆勾勒一波又一波、連續(xù)不斷的波浪,再用細密的平行短斜線強化翻騰的水氣。側壁繪畫十六株蓮花,花朵居于上方,其下以枝葉撐托,葉片左右開展,形成對稱式的折枝花卉。
?
盤心處以洞石為基點,繪畫三株菊花,菊花的枝梗由下向上延伸,分岔的枝葉以上下交錯的形態(tài)往外開展,中間各有一朵大菊,上方再以小花陪襯。每朵菊花皆有橢圓形的花心,整齊的花瓣環(huán)繞于外,俗稱“扁菊”,是洪武時期的特色。
?
從花瓣邊緣留白的現(xiàn)象來看,此器仍有元代晚期的遺風,但是繪畫筆觸較小,紋飾線條拘謹細膩,則是洪武時期的風格。類似的紋飾亦可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明洪武青花折枝菊花紋花口盤上,提供讀者鑒賞的參考。
?